90年代,缠绕膜从欧美国家传入国内,佛山市乾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拉伸膜厂等公司对缠绕膜的生产作了有益的探索。
1997年末江苏华通塑胶从国外率先引进专业设备开始了专业生产缠绕膜,缠绕膜作为一种规模化加工的产
品开始在国内成长起来。截至上世纪90 年代末,国内
天津拉伸膜、
天津热缩膜、
天津保护膜缠绕膜的市场还不足20,000 吨,主要集中在广东和
上海地区的外资企业,其中50%的缠绕膜是从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进口。2000年初,国内的自制缠绕膜
设备(国产小线)逐渐发展起来,不到6 万元一台的投资门槛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缠绕膜生产领域,缠绕
膜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江苏华通塑胶等一线大厂也开始了扩线增产,马来西亚、我国香港和
台湾的厂商相继在内地设厂,大规模地生产缠绕膜。到2005年,国内缠绕膜的产量超过140,000吨,形成
了几家大厂和众多小厂(100 多家)共存的局面。在缠绕膜的成长过程中,以上海里查为代表的缠绕膜包
装机厂也起到了相互推动作用。截至目前,缠绕包装机厂商也由开始的一家发展到了目前约30多家。缠绕
膜市场的快速成长可以略见一斑。
缠绕膜的市场规模
缠绕膜在国内起步较晚,开始时只有广东、上海的外资企业使用(其国外的本土厂已在使用),用量较
小,增长较慢。但随着缠绕膜不断被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这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新型包
装材料。从2002 年开始,缠绕膜的市场需求量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 年,从应用来看,国内
缠绕膜的总用量在12,000吨左右,其中机拉膜占25%,手拉膜占75%。另外,有25,000吨出口。从生产规
模来看,国内缠绕膜总产量在145,000 吨左右。其中一线大厂的产量在40,000 吨,国产缠绕膜小线厂的产
量在10,000万吨。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厂商集中在4家-5家。
从缠绕膜市场的分布区域看,95%以上的用量集中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今后,随着中西部地区经
济的崛起,缠绕膜市场也将逐步扩大。缠绕膜是一种大宗的包装耗材,用途越来越广,哪里有栈板,那里
就有缠绕膜,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保持快速平稳增长。
缠绕膜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的发展
从国内几大缠绕膜生产大厂来看,缠绕膜的生产技术这几年没有太显著的发展,但随着茂金属聚乙烯
的推广,以及客户对单耗成本要求的提高,缠绕膜的平均厚度已从刚开始的23μm降到目前的17μm,最
近有向15μm方向发展的趋势。在降低产品厚度这方面,只有进口设备才能胜任。在手工膜方面,出现了
无纸管膜、预拉伸膜的新产品,目前都是围绕着进一步降低包装成本。设备的配置大体相似,以江苏华通
塑胶为例,进口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是,采用三层共挤,生产速度500 米/分左右,产量约1 吨/小时。
最近,国内已经有厂家佛山市乾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拉伸膜厂引进2.5米~3米5层共挤的流延线。
缠绕膜领域的另一生力军是使用国产小设备的厂商,他们占了70%的市场份额。虽然膜的品质不能和
大厂生产的缠绕膜相比,但其价格低廉,占据了广大的低端用户市场。国产小线的设备制造厂已发展到数
十家。国产小线从起步时多采用单层,600毫米宽、60米/分的加工速度,目前已经发展到双层、1200毫
米宽、80 米/分(通称1 米线),膜的外观和收卷质量已有较大提高。总的来说,缠绕膜相对CPP、OPP
等行业,技术较简单,投资相对少,客户对品质要求不高,致使国内的小线设备制造厂和小线膜厂都较容
易地发展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设备制造厂开始研制国产的缠绕膜大线,其中以佛山市乾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拉伸膜厂为代表。其机器性能定位是:3 层共挤、速度300 米/分。但国产大线在边料在线回收收卷控制等方面
的技术尚不成熟,机器的实际效能离设计定位仍有相当的差距,故设备的销售成长较慢。但从长远看,此
价位和档次的设备将逐渐受使用者的青睐。
国内缠绕膜发展过程中,流延制法取代了吹膜制法。吹膜制法用在较特殊的地方,如牧草膜、耐高穿刺膜
和防锈缠绕膜等。
国内缠绕膜发展趋势
1.国内缠绕膜的需求增长强劲,每年仍将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长。根据统计,中国内地的缠绕膜用量
远低于其它国家和经济区,作为将来世界加工制造业的中心,其成长潜力可以预见。
2.缠绕膜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缠绕膜产能的提升。在今后3 年内,新增的设备还是以国产小线为主,
因为其成本低、上马快的特点,适合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但是,基于规模化生产、综合成本低、产品质
量稳定方面的考虑,进口生产线的投资仍将缓慢增长,主要集中在原来的缠绕膜大厂,将以扩产为主。另
外,缠绕膜市场的增长和CPP市场的停滞,将导致国产大线投放市场的速度有所增快。
3.缠绕膜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作为一次性的包装耗材,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相差较大,市场
上充斥着各种品质的缠绕膜,可谓鱼龙混杂。刚开始时竞争多半是价格竞争,然而,大厂和小线膜厂的销
售对象尚有区别。但随着小线膜厂对产品品质改进,很快将和大厂争夺高端客户;另一方面,大厂通过增
产,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去争夺小线膜的市场,所以竞争将愈演愈烈。